現在的銀古路。
銀古路友愛街口。
近日,銀川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發布消息,銀古路快速化改造工程項目方案正在進行公示,項目擬在銀古路與友愛街路口建設銀古路下穿友愛街地下通道后順接現狀路,在銀古路與塔白路口建設銀古路上跨塔白路框架橋等。對于附近居民來說,銀古路的每一次變化,似乎都會牽動他們的心緒,這條路,有著許許多多的故事。
銀川第一條一級公路
2月9日,在銀古路與友愛街路口,車流穿梭,人聲喧嘩,一派繁忙景象,南來北往的車流在這個路口匯集,繼續向東行駛,就到了銀川的東大門,再駛上高速。位于銀古路旁的塔橋村村民楊永山說剛修這條路時的情景還歷歷在目,沒想到一晃二十多年就過去了,“現在的銀古路‘太忙’了。”
楊永山的話,要從1994年說起。1994年7月18日,銀川至靈武市古窯子一級公路暨銀川黃河大橋(簡稱銀古一級公路)建成通車。自治區交通廳相關資料顯示,這條路的建設時長為1095天,它的建成通車,實現了寧夏高等級公路“零的突破”。
“剛建成時,我們都跑去看,現在還記得當時的銀古路,特別直,特別平,不少村民還議論,路還能這么修?!眲偨ǔ傻你y古路給楊永山留下了深刻印象,也成為銀川第一條一級公路,結束了銀川沒有雙向四車道的歷史。
《寧夏交通運輸業改革與發展史研究》一書中,記錄了銀川公路建設的曲折進程。1979年,寧夏按交通部草擬的公路技術標準統計,全區有公路423條,總長6848公里,平均每百平方公里僅有10.3公里公路。絕大多數公路為三級、四級乃至等外路,二級路181公里,僅占2.6%。從路面看,基本沒有瀝青、混凝土路面。沙礫路晴天塵土飛揚,雨天一片泥濘。土路則更差,加之無橋無涵,有的晴通雨阻,有的一場大雨要修半年。
到了1990年底,高級、次高級路面翻了一番,但依舊沒有一條一級公路。銀古路的建成,開創了一個歷史。
艱辛的建設歷程
在那個年代,建設這樣一條公路的難度,很難想象。
“我們村也參與了建設,主要是拉運土方?!睏钣郎叫χf,當時的工地可熱鬧了,大車小車都有,人力機器一起開挖。他的記憶有更為準確的記載,自治區交通廳相關資料顯示,1991年4月18日,寧夏首條一級公路的建設在銀川郊區大新鄉拉開序幕。開工伊始,銀川市組織了浩大的群眾義務勞動。區、市60多個機關單位的干部、郊區農民、武警官兵、學生共1400余人參加筑路義務勞動,永寧縣、賀蘭縣也出動汽車、拖拉機,解放軍駐寧部隊僅開工當天就出動機動車500輛。
而資金問題也是困難重重。時任寧夏交通廳廳長的陳敏求曾回憶那段時間:“經濟發展,前提是道路先行,但資金缺口很大,必須爭取到交通部的資金,要有項目支持?!苯涍^寧夏交通人的努力,“八五”期間,中央給寧夏的交通建設資金補助金額為3億元。但高等級公路的造價是巨大的,為了節省投資,銀古路河東段34公里采用了一級路基、二級路面的變通辦法。即使這樣,銀古路的整個投資也近3億元。
在那個年代,花費3億元修這樣一條公路,引發眾多質疑,但在日后的發展中,這條路的重要作用,日益凸顯。
銀川對外的大通道
“銀古路剛建成時,路上車少,也引來一些‘質疑’?!睏钣郎秸f,這種“質疑”從開始建設到建成后的一段時間,都一直存在。但如今再看眼前的銀古路,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對于楊永山以及附近村莊的人們而言,這條路成了他們的“致富路”?!?985年,塔橋村就種蔬菜大棚了,一個棚的收入頂過去十畝地的收入,我們村建起了大規模的蔬菜大棚?!睏钣郎秸f,不少村民從那時起變身“萬元戶”。1994年前后,這里已是銀川主要的蔬菜和副食品供應基地。2007年,這里又開始種植花卉,康乃馨、非洲菊、馬蹄蓮等各種鮮切花,讓塔橋人的腰包再一次鼓起來。而他們村的蔬菜和鮮花,就是經銀古路駛上高速,走向全國各地。
當年,這條全長48.4公里的公路,是當時交通部規劃的全國“五縱七橫”12條公路主骨架之一的中路東西大通道——青島至銀川公路的一段。它的建成,以最短的距離連接起鹽池和定邊,成為銀川向東連通的窗口,也促成了銀川黃河大橋的落成,拓展了銀川跨越黃河發展的更大區域,為之后寧東基地的建設和銀川河東國際機場的落成埋下伏筆。經過多年的改造升級,如今的銀古路已成為銀川市區連接青銀高速及青銀高速自身的一段,成為銀川向東通江達海的第一站。而此次的快速化改造工程項目,無疑將會緩解交通擁堵,進一步優化通行效率。
站在今天的銀古路前,楊永山笑著說,如今他還能想起二十多年前,這條路初建時的樣子,誰能想到現在它會這么繁忙,“我一直住在銀古路旁,親眼目睹了這條路的變化,也見證了銀川市的發展”。(記者 劉旭卓 文/圖)